你自己或者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
小心翼翼地对待身边所有的人,无法拒绝任何人的请求,即使需要牺牲自己的利益或让自己感到十分不适;
帮助别人做事时非常小心,比对待自己的事情还要认真,自己的事情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麻烦别人;
别人拒绝你的时候轻描淡写,你拒绝别人的时候却觉得自己犯了天大的错;
和别人在一起时,总是会照顾对方的情绪,自己不开心时也不会表现出来。
如果你符合以上特征,那么很可能就是讨好型人格。
一、什么是讨好型人格
不同于社交礼仪中的谦让和付出,讨好的本质是“我很卑微,我的感受不重要,只有你开心了我才会开心”。讨好者总是把别人的感受放在首要位置,即使内心并不想照顾对方,但害怕与人起冲突的习惯还是会让讨好者选择“委曲求全”。讨好人格是指一味地讨好别人,忽视自己感受的人格,是一种潜在的不健康的行为模式,而非人格障碍。
二、讨好型人格的类型
第一类:认知型讨好人格
潜意识里认为:“只要我讨好,别人就会喜欢我”、“只要我付出足够多,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好感”、“我的需求和感受不重要,别人的感受才重要”。
第二类:老好人
也称之为“习惯性讨好”。在他从小到大所接受的教育,被灌输的观点,都被告知:“你要让着别人,要礼貌,要尊重别人。”但是,从来没有人告诉过他:要爱自己,要尊重自己,要感受自己。
第三类:害怕冲突型
在任何关系里,他们都害怕产生冲突,哪怕对方的行为,的的确确给他带来伤害,他也会选择逃避。只要陷入矛盾和冲突,就让他有种发自灵魂,发自内心的恐惧。
三、如何摆脱讨好型人格
在现实生活中,讨好或许能换来一时的平静,但时间久了,不仅压抑了自己,还容易掉进别人期望的牢笼中,不断地陷入困境,所以我们需要摆脱讨好型人格。
1.放下包袱,学会拒绝
讨好型人格的核心恐惧是被遗弃。要改变这种模式,首先要消除这种深层次的恐惧,一种实践方法是对着镜子进行拒绝练习,学习放下压力,每天早晚向镜子中的自己说:“不,我不能满足你的要求”,或者积极肯定自己:“我很棒,我不需要讨好任何人”,每天对着镜子练习是一种行为改造,做得多了,自然能对人格产生真切的影响。
2.找到自我,建立边界
讨好者的痛苦源于模糊的边界意识,因为他们常常将他人的责任承担起来。建立清晰的边界意识是关键:了解哪些是自己的责任,哪些是他人的责任。如果难以设定边界,可以通过阅读、学习新技能或旅行来拓宽视野、增强信心。
3.悦纳自己,学会爱自己
讨好型人格在意识底色里,把别人看得比自己重要。这种情况,经常有一个更根本、更隐秘的原因:内心深处,你很可能不喜欢自己,总觉得自己有很多缺陷,总希望自己变成另外一个模样。实际上,你并不是不优秀,只是太在意别人的目光,比起别人如何看待自己,我们更该关心自己过得如何,悦纳自己、学会爱自己,这样的人生才更真实、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