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茶四酒二游玩。记得去年深秋一个周末,邀两位挚友一起吃茶,隔着茶馆玻璃,望着飘洒落叶的银杏林,在夕阳照射下,呈现出一片金色的世界。朋友们从眼前的景色,谈到节令不饶人,谈到春夏秋冬四季变幻的颜色,一直谈到生活中节约与浪费的故事,乃至于讨论到“节”字的颜色。
在某科技公司就职的凯哥向来直言直语,他说,咱们这座超大城市,本来是朝九晚五上班,可为了错峰上下班,为了占个停车位,我们公司早晨六点半左右就有人到岗了。公司提供早餐,每天大致七点多开饭。每顿早餐,总有那么几个“弃黄人”——一人手拿两个鸡蛋,把蛋白吃了,把蛋黄弃掉。而送餐公司是根据每天早晨就餐人数,按人头带鸡蛋,一人一个,略有盈余;若一人拿两个鸡蛋,有的人就吃不到了。他们倒好,一人拿两个,吃一半,扔一半。据说这些人是怕胆固醇增高,这种说法并无科学依据。再说了,怕胆固醇高,吃一个蛋或者不吃不就得了!
凯哥说着便有些来气,把眼镜摘下来丢在茶几上。
在某政府机关上班的“笔杆子”王兄,慢条斯理地说,我们机关食堂墙上,醒目地贴着“节约粮食”“吃多少拿多少”的提示性标语,谁都能看见,可是装睡的人永远都叫不醒来。每天中午打饭时,颇有那么几个人,在排着长队的一大溜饭盆前面,用勺子搅来搅去,精挑细选,可劲儿往自己盘子里盛;可他们又多是“眼大肚子小,争起吃不了”,挑挑拣拣吃上几口,然后就扯几张餐巾纸遮盖一下,把剩下的饭菜统统倒进垃圾桶里去了……
王兄摇着头,深深的惋惜与忧虑,溢于言表。
我说,是不是单位里个别年轻人,不像咱们小时候面临短缺经济的艰难时世,他们没有尝过忍饥挨饿的滋味,更不了解汗滴禾下土的农民辛劳,身在福中不知福,所以不懂得珍惜粮食。
凯哥说,也不尽然。也有年轻人很懂得节约,也有一大把年纪的人天天浪费。
王兄语气沉重地说,在某些人潜意识里,不认为这是浪费,觉得丢掉两个蛋黄、半盒饭菜,多大一丁点儿事啊,值得这么大惊小怪吗?他们已经是习惯成自然,习焉而不察,这才是问题的严重性所在。实际上,勤俭节约与奢靡浪费,这个看似细小的生活问题,实质上是个大是大非问题。毛泽东讲过,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节约与浪费,不仅是一个观念问题,也是一个思想问题,更是一个品质问题。
曾经留学海外喝过几年“洋墨水”、言必称“西哲”的凯哥,表示高度赞同。他说,是啊,节约与否的确关乎道德品质问题。希腊的普卢塔克说过,节约是各种美德中首屈一指的。罗马的西塞罗也说过,节俭之中蕴藏着一切美德。
王兄呷口茶,瞥一眼窗外,慢悠悠地说,在论述节约的问题上,我更赞赏传统文化经典《周易》的周严与深刻。《周易》是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譬如它的卦名排序里有一句“兑涣节兮中孚至”,《兑》《涣》《节》《中孚》是四个依次排序的卦名——《兑》者,悦也;《涣》者,散也;《节》者,止也;《中孚》者,信也。这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所致。我们国家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逐渐富起来了。每一个家庭也相应地富起来了,每一个人都快乐起来了,这就到了“《兑》者,悦也”阶段;过上开心的好日子,人就容易心意满足、精神松弛,这就到了“《涣》者,散也”阶段;志足意满加之精神松懈,便容易产生铺张浪费甚而出现违法乱纪现象,那就需要自我节制和法律制约,这就到了“《节》者,止也”阶段;通过有效的自我约束和刚性的法律制裁,便会逐步形成遵纪守法的法治社会和诚信社会,这就到了“《中孚》者,信也”阶段。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让节约优先成为一种普遍的公民共识,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尚。
聆听王兄妙论,我深以为然。我问道,那么《节卦》与“节约”有什么必然联系吗?
王兄点点头说,《节卦》其实就讲一个度的问题,讲合乎度的制度建设问题。当然其中也包含节约的合度性,既讲求节俭、节约,更讲究节制、调节。我们今天仍然可以从三千年前先圣们创立的哲学范畴《节卦》里,汲取其对建设现代社会的有益因子。《节卦》“彖辞”讲:“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这不正是我们今天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吗?《节卦》“大象辞”进一步阐明:“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这更加厘清了节约不仅是一个数量问题、经济问题,同时还是一个操行问题、品格问题。《尚书》有言:“我民迪小子惟土物爱,厥心臧。”“迪”者,道也,导也;“臧”者,善也,好也。这句话告诫我们老百姓,要教导子孙后代爱惜土地所生之一粥一饭、一丝一缕、一草一木;只有懂得“惟土物爱”,才能养成纯朴善良的人格品质。譬如早餐“弃黄”和午餐倒饭等浪费现象吧,体现在某一个人身上,也许数量并不算大,但它却关乎人的习性、操行与品格。
凯哥见缝插针接着说,所以英国的亚当·斯密讲过,奢侈都是公众的敌人,节约都是社会的恩人。因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丢弃一个蛋黄、半碗米饭;把自家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分类投放到垃圾桶里;每天在单位喝多少水打多少水,避免次日早晨大量倾倒;尽量少开车出行,条件允许骑自行车上班;孩子在学校读书,要叮嘱其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凡此种种之节约理念、环保理念、绿色理念,往长远去想,往大处去讲,都是在为子孙后代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而尽一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茶上三壶,高谈转清。我起身以茶代酒,举杯相碰。我说,昔者文惠君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今晚恭聆二兄之傥论,方知节约的“节”字,是高尚的、低碳的、绿色的和可持续发展的。(李建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