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课程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课程建设 -> 正文

三个专业专业新核心课简介

作者:来源: 阅读次数:日期:2020-04-26

 

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

(一)《旅游学概论》

148学时(理论学时40,实践学时8 3学分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

2、主要内容:《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主要内容涵盖旅游的产生与发展、旅游的本质及旅游活动的特点、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旅游产品、旅游市场、旅游组织和旅游的影响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学的基础理论以及旅游活动的基本规律,全面认识以旅游活动三要素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为主线的旅游现象及其本质,学会运用新数据、新观点来阐述旅游活动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掌握旅游的本质及旅游活动的特点,从而为学生继续学习旅游管理专业其它课程以及开展旅游相关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3、教学形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地调研+热点旅游话题讨论

4、考核方式:理论考试+实训活动考核+调研报告

(二)《旅游接待业》

148学时(理论学时36,实践学时12 3学分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

2、主要内容:《旅游接待业》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主要内容包括接待业的设计与战略、接待业的组织与制度设计、接待业中的文化管理、接待业中的技术管理、酒店和住宿管理、餐饮业务管理、旅游服务接待管理、娱乐与游憩管理、接待业创新管理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接待业主要业态以及旅游服务接待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及要求,熟悉接待业组织结构和管理工作流程;培养学生在旅游接待服务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让学生能够对顾客服务理念有充分的理解,为日后进入职场快速进入工作角色及职位升迁奠定基础。

3、教学形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情景实训+小组讨论

4、考核方式:理论考试+实训考核

(三)《旅游目的地管理》

148学时(理论学时36,实践学时12 3学分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

2、主要内容:《旅游目的地管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介绍旅游目的地的特征,分析旅游目的地发展与演变规律、游客活动规律、社区居民、旅游企业与旅游目的地关系,目的地交通管理、危机管理、产品管理、形象与营销、环境管理、质量管理等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目的地发展规律,分析区位、社会经济条件等多种内外部因素对旅游目的地发展的影响;了解目的地营销组织及其利益相关者关系,掌握目的地营销的一般原理;掌握目的地品牌与形象建设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游客、旅游企业间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掌握目的地交通管理、信息技术管理、危机管理、质量管理等问题的方法与原理;掌握诊断旅游目的地发展与管理的问题,制定旅游目的地发展战略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3、教学形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地调研+小组讨论

4、考核方式:理论考试+实训考核

(四)《旅游消费者行为》

148学时(理论学时36,实践学时12 3学分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

2、主要内容:《旅游消费者行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主要内容包括旅游知觉、旅游者的需要与动机、态度与旅游行为、个性与旅游行为、旅游者的情绪情感、旅游审美心理、旅行社服务心理、旅游饭店服务心理、旅游企业管理心理、旅游消费行为过程、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分析方法等。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系统掌握消费者个体与消费心理,全面掌握在分析旅游消费者行为时常用的定性和定量方法与技术,结合相关要素分析旅游者心理行为特征,从而更好地开展旅游营销活动,并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及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和研究打下基础。

3、教学形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心理分析情景演练+小组讨论

4、考核方式:理论考试+实训活动考核

(五)《会展概论》

148学时(理论学时40,实践学时8 3学分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

2、课程主要内容:《会展概论》是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主要内容包括会展业概述、会展与旅游、会议业、展览业、奖励旅游、节事活动、会展经济、发达国家的会展业、会展业的主要国际组织和21世纪会展业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了解会展业的基本理论和时代理念、会展业发展的最新信息、会展业各细分市场的发展概况、发达国家会展业的成功经验、我国会展业的市场化发展,并能够预测会展业的发展趋势,为学生继续学习会展其他专业课程和开展相关研究做好基础铺垫。

3、教学形式:课堂讲授+会展活动案例分析+学生演练

4、考核方式:理论考试

(六)《会展营销》

148学时(理论学时36,实践学时12 3学分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

2、课程主要内容:《会展营销》是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会展营销概述、海外会展营销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国内会展营销现状、城市会展业整体营销、会展市场营销环境与进入壁垒、会展市场营销信息与调查、会展市场细分与定位、会展市场营销控制、会展市场内部营销与相关管理、新型营销在会展市场的运用、会展产品策略、会展产品定价策略、会展项目分销渠道策略、会展促销策略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会展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与营销技巧,为会展市场营销的顺利进行提供技术保障。

3、教学形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现场模拟

4、考核方式:理论笔试+项目阶段性成果评估+项目最终成果转化考核

(七)《会展策划与管理》

164学时(理论学时48,实践学时16  4学分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

2、课程主要内容:《会展策划与管理》是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主要内容包括会展策划概述、会展立项、会展招商招展的策划与管理、会展的现场的服务策划与管理、会展的后续工作管理等。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会展专业知识、具有策划、设计、组织和实施各种类型会展项目的能力;掌握会展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需的基本技能;能够胜任会展项目经理助理的高级专业技术性工作;能够较为系统的了解会展管理的基本内容和相关理论,并能初步运用所需知识与会展业的实际管理相结合。

3、教学形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现场模拟

4、考核方式:理论笔试+项目阶段性成果评估+项目最终成果转化考核

(八)《节庆活动策划与管理》

148学时(理论学时36,实践学时12 3学分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

2、课程主要内容:《节庆活动策划与管理》是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主要内容包括节庆活动概述、节庆项目策划、节庆产品和形象策划、节庆品牌策划、节庆市场调研分析、节庆旅游者行为研究及市场定位、节庆营销管理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节庆策划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从事节庆活动策划与管理的全面能力。

3、教学形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现场模拟

4、考核方式:理论笔试+项目阶段性成果评估+项目最终成果转化考核

(九)《会展商务英语》

180学时(理论学时68,实践学时12 5学分  课程类型:理论课+实践课

2、课程主要内容:《会展商务英语》是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部分,招展环节的展会招展函、展览信息手册、报名与预订展位等中英文专业背景口语实练;第二部分,布展环节的展览会备案报关、展品运输与保险、展台搭建与拆卸等中英文专业背景口语实练;第三部分,会议服务环节的会议筹备、会议邀请、会议宣传、会议接待等中英文专业背景口语实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利用中英文对照的形式,使学生对会展相关业务知识特别是英文业务知识进行系统把握,提高学生在会展服务环节,如招展、展品运输、展台搭建、会议邀请与接待等方面的英语把控能力。

3、教学形式:课堂讲授+专业背景口语实练

4、考核方式:理论考试+专业口语考核

(十)《营销传播策划》

148学时(理论学时36,实践学时12 3学分 课程类型:理论课+实践课 

2、课程主要内容:《营销传播策划》是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主要内容包括:营销传播概述、市场调查(营销传播策划的依据)、营销传播受众及营销传播目标、营销传播媒体的选用、营销传播工具、营销传播策划书的拟写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系统掌握营销传播策划的基础理论,具备专门知识和从事会展管理的基本技能,具有开展市场调研、顾客服务、产品推销、广告策划、促销宣传以及营销战略制定等方面的开拓能力和应变能力;具有营销传播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从事会展营销、媒体策划和推广的能力。

3、教学形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现场模拟

4、考核方式:理论笔试+项目阶段性成果评估+项目最终成果转化考核

 

旅游管理专业

(一)《旅游学概论》

148学时(理论学时40,实践学时8 3学分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

2、主要内容:《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主要内容涵盖旅游的产生与发展、旅游的本质及旅游活动的特点、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旅游产品、旅游市场、旅游组织和旅游的影响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学的基础理论以及旅游活动的基本规律,全面认识以旅游活动三要素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为主线的旅游现象及其本质,学会运用新数据、新观点来阐述旅游活动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掌握旅游的本质及旅游活动的特点,从而为学生继续学习旅游管理专业其它课程以及开展旅游相关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3、教学形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地调研+热点旅游话题讨论

4、考核方式:理论考试+实训活动考核+调研报告

(二)《旅游接待业》

148学时(理论学时36,实践学时12 3学分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

2、主要内容:《旅游接待业》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主要内容包括接待业的设计与战略、接待业的组织与制度设计、接待业中的文化管理、接待业中的技术管理、酒店和住宿管理、餐饮业务管理、旅游服务接待管理、娱乐与游憩管理、接待业创新管理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接待业主要业态以及旅游服务接待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及要求,熟悉接待业组织结构和管理工作流程;培养学生在旅游接待服务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让学生能够对顾客服务理念有充分的理解,为日后进入职场快速进入工作角色及职位升迁奠定基础。

3、教学形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情景实训+小组讨论

4、考核方式:理论考试+实训考核

(三)《旅游目的地管理》

148学时(理论学时36,实践学时12 3学分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

2、主要内容:《旅游目的地管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介绍旅游目的地的特征,分析旅游目的地发展与演变规律、游客活动规律、社区居民、旅游企业与旅游目的地关系,目的地交通管理、危机管理、产品管理、形象与营销、环境管理、质量管理等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目的地发展规律,分析区位、社会经济条件等多种内外部因素对旅游目的地发展的影响;了解目的地营销组织及其利益相关者关系,掌握目的地营销的一般原理;掌握目的地品牌与形象建设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游客、旅游企业间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掌握目的地交通管理、信息技术管理、危机管理、质量管理等问题的方法与原理;掌握诊断旅游目的地发展与管理的问题,制定旅游目的地发展战略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3、教学形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地调研+小组讨论

4、考核方式:理论考试+实训考核

(四)《旅游消费者行为》

148学时(理论学时36,实践学时12 3学分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

2、主要内容:《旅游消费者行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主要内容包括旅游知觉、旅游者的需要与动机、态度与旅游行为、个性与旅游行为、旅游者的情绪情感、旅游审美心理、旅行社服务心理、旅游饭店服务心理、旅游企业管理心理、旅游消费行为过程、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分析方法等。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系统掌握消费者个体与消费心理,全面掌握在分析旅游消费者行为时常用的定性和定量方法与技术,结合相关要素分析旅游者心理行为特征,从而更好地开展旅游营销活动,并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及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和研究打下基础。

3、教学形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心理分析情景演练+小组讨论

4、考核方式:理论考试+实训活动考核

(五)《旅游经济学》

132学时(理论学时26,实践学时6 2学分课程类型:理论+实践

2、主要内容:《旅游经济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旅游经济活动、旅游产品、旅游供给与需求规律、旅游价格与旅游市场、旅游消费、旅游宏观经济运行与调控、旅游收入分配、旅游增长与旅游发展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系统掌握旅游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方法,学习运用旅游经济学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旅游经济中的实际问题、解决旅游经济活动中的矛盾,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开展旅游管理相关研究打下基础。

3、教学形式:课堂讲授+例分析+热点旅游经济问题讨论+专家讲座

4、考核方式:理论考试+小论文+实训活动考核

(六)《旅游法规》

148学时(理论学时40,实践学时8  3学分  课程类型:理论

2、主要内容:《旅游法规》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旅游法律关系、旅游合同的相关法律制度、旅游者合法权益保护、旅行社管理的法规制度、导游人员管理的法规制度、旅游出入境的法律法规制度、旅游饭店管理的法规制度、旅游交通的法规制度、旅游安全管理的法规制度、旅游保险的法律法规制度、旅游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旅游投诉与争议解决的法规制度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法规基本知识,熟悉旅游行业常用法律法规制度,能运用旅游法律法规知识和手段解决旅游活动中的相关问题和矛盾,并为继续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开展相关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3、教学形式:课堂讲授+旅游活动案例分析

4、考核方式:理论考试+小论文

(七)《旅游规划与开发》

 148学时(理论学时36,实践学时12 3学分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

2、主要内容:《旅游规划与开发》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主要讲授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中外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实践回顾;第二个部分为“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应用”,主要讲授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分类与评价、市场分析与营销策划、主题定位和功能分区、项目创意设计、可行性分析、保障体系规划以及旅游规划图件及其制作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系统掌握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手段以及旅游规划的技能和技巧等,并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旅游项目规划的相关任务,为学生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和参与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3、教学形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地调研+规划方案设计+地图绘制+小组讨论

4、考核方式:理论考试+项目规划方案评测+实训活动考核

(八)《旅游市场营销》

148学时(理论学时32,实践学时16 3学分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

2、主要内容:《旅游市场营销》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将市场营销学的一般规律与旅游市场营销运作结合起来,系统地阐述旅游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主要包括旅游市场营销环境分析、营销信息系统与市场调研、市场细分、营销战略与策略、营销控制与管理及营销创新等。通过对旅游市场营销的系统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旅游营销理念、掌握实用的旅游营销手段与方法,具备旅游市场营销方案制订能力,为旅游类相关行业的产品服务开发与调整、旅游市场调研以及促销、沟通工作打下必要的任职基础。

3、教学形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项目教学

4、考核方式:理论考试+实训活动考核

(九)《四川旅游概论》

148学时(理论学时40,实践学时83学分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

2、主要内容:《四川旅游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必修课。本课程围绕着四川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在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中的应用为教学主线,重点分析了四川的六种特色旅游文化产品开发的问题。通过学习,同学们可以了解四川旅游资源类型、分布及特点,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旅游经济空间格局,特色旅游产品、智慧旅游建设与旅游业态创新等四川旅游的基本概况;掌握四川古蜀旅游文化,三国旅游文化、民族旅游文化、宗教旅游文化、都江堰水利旅游文化、饮食旅游文化等四川特色旅游文化的基础知识。本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从多维度认知、鉴赏地方文化旅游价值的能力及应用四川特色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的能力。

3、教学形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项目教学

4、考核方式:理论考试+实训活动考核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一)《管理学》

164学时(理论学时64  4学分  课程类型:理论

2课程主要内容:《管理学》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总论(管理者与管理、管理的演进、管理的基本原理、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管理的基本方法);计划(计划的基础、计划的实施);组织(组织的基础、组织与职务设计、人力资源管理、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领导(领导与领导者、激励、沟通);控制(控制的基础、信息控制系统、控制方法)以及创新。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管理的基本原理,掌握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及要求,理解管理的各项职能,能够将管理基本原理、职能和方法运用于文化产业管理过程中,为进一步学习各类企业管理知识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3、教学形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学术讲座

4、考核方式:理论考试+小论文

(二)《战略管理》

132学时(理论学时24,实践学时82学分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

2、主要内容:《战略管理》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也是国际主流大学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由于在实践中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因此,该课程在各类管理专业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课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战略理论的主要流派、逻辑结构和分析方法;第二,公共部门、营利单位以及其他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的主要特征和分析框架;第三,宏观分析后发展国家赶超过程中政府和企业的战略性互动;第四,通过具体案例,微观分析企业管理战略得失,特别是文化管理类企业。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将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战略管理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战略分析和选择的基本工具。从战略管理的理论发展历史、管理内容、管理主体、管理职能、管理过程及本质上理解战略管理是企业的最高层次的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以增进企业战略管理区别于各项职能管理的理解,从而培育学生的战略制定和实施能力。

3、教学形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地调研

4、考核方式:理论考试+实训活动考核+调研报告

(三)《会计学原理》

148学时(理论学时40,实践学时83学分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

2、主要内容:《会计学原理》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也是《文化市场营销》、《文化产业项目管理》等专业必修课程的前导课程,是学习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会计知识和方法观察、分析、处理有关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各种基础会计问题的能力,并能运用会计学知识解释分析企业财务问题。本课程主要包括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对会计的定义、会计核算的职能、会计核算的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性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的讲解;详细阐述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复式记账原理、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基本核算方法;全面介绍了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技能。

3、教学形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计算

4、考核方式:理论考试+实训活动考核

(四)《财务管理》

132学时(理论课时24,实践课时8 2学分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

2、主要内容:本课程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系统介绍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与报酬、财务分析、财务计划等基本概念和方法,进而介绍企业投资决策、筹资决策、股利分配决策以及日常资金管理等理论和实践。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并能够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投资决策、筹资决策、股利理论分配等问题。要求学生熟悉财务管理的内容、理解财务管理环境和财务管理目标;掌握财务管理的资金时间价值原理、风险衡量原理;掌握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和报表分析等方法;掌握公司筹资、投资、资金营运和收益分配的决策。

3、教学形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4、考核方式:理论考试+实训活动考核

(五)《组织行为学》

132学时(理论课时24,实践课时8 2学分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

2、主要内容:《组织行为学》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主要内容分为四个模块:个体行为模块主要包括:个体行为基础——传记特点,个人能力、人格,学习、知觉与个人决策,价值观、态度和工作满意。重点是激励理论,包括早期激励理论和当代激励理论,以及激励理论的应用。群体行为包括:群体行为基础、群体的定义、分类和发展阶段,群体行为有效性模型,有效工作团队的塑造,沟通的功能、过程、原理及应用,领导理论,包括特质理论、行为理论和权变理论,以及权力与政治。组织结构模块包括组织结构、组织结构设计、员工行为,技术、工作设计和工作压力,组织文化。组织变革模块涵盖变革动力、变革推行、变革阻力、变革方法,与组织发展,及其文化制约。通过各教学环节的有效实施,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分析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

3、教学形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4、考核方式:理论考试+实训活动考核

(六)《人力资源管理》

132学时(理论课时24,实践课时8 2学分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

2、主要内容:《人力资源管理》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主要讲授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实践知识,在工商管理专业体系中居于领航的地位和基础的作用。课程内容包括六大模块:1、人力资源规划;2、招聘与配置;3、培训与开发;4、绩效管理;5、薪酬福利管理;6、劳动关系管理。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人力资源管理学学科的兴起和发展,历史的追溯、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学派和理论本身的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学基本架构的把握、其理论在中国的实践中的指导作用等等,将会达到帮助学生夯实理论基础,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将有利于后续课程如工作分析和设计、人力资源规划、招聘、组织设计、绩效考核、薪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诊断等等专业模块课程的学习。

3、教学形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4、考核方式:理论考试+实训活动考核

(七)《文化市场营销》

148学时(理论学时32,实践学时16 3学分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

2、主要内容:《文化市场营销》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以市场营销学的理论体系为主线,内容包括文化市场调研、文化市场营销环境、文化市场分析、文化消费者分析、文化市场竞争策略、文化产品策略、文化产品价格策略、文化产品分销策略、文化产品促销策略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文化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文化市场调研、文化市场分析、文化产品策略等手段和方法对动漫网游、影音产品、演艺娱乐、文化旅游等文化项目进行市场营销。从而培养学生开展文化产业市场营销的全面能力。

3、教学形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现场模拟

4、考核方式:理论考试+项目成果评估

(八)《创业学》

132学时(理论课时24,实践课时8 2学分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

2、主要内容:《创业学》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是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以市场变化及其趋势为背景,从企业微观角度出发,运用企业管理新观念,着重培养学生旺盛的创新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培育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基本素质、基本技能,让学生掌握中小企业开办与管理全过程的理论和实务的一门创业课程。本课程全面介绍了国内外大学生创业状况,广泛汲取中外有关创新创业理论的精髓,探讨和总结创业活动的一般规律,主要包括对创业的动力和前提研究;对创业商机的识别、把握和控制的研究;对创业的成功条件和失败风险的研究。并针对创业中的困难、障碍和风险提出见解和对策,对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3、教学形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4、考核方式:理论考试+实训活动考核

(九)《公司治理》

132学时(理论课时24,实践课时8 2学分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

2、主要内容:《公司治理》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通过对公司治理的综合性研究,探讨公司治理实践中具有共性的基本原理、运作规范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公司代理问题、资本结构、股权结构、激励机制、公司控制全市场、信息披露、集团公司治理、公司治理模式等专题,以治理和管理相统一的系统论观点,强调战略管理及执行董事在公司治理中的衔接作用及实现方式;既介绍成熟的理论和方法,也介绍一些前沿性问题;既介绍代表性公司治理模式的特征、形成、运作、优缺点及演化趋势,又专门分析我国公司治理的完善和规范及可能形成的模式;既从管理学和法学视角分析公司治理,也从经济学特别是企业理论角度分析公司治理。

3、教学形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4、考核方式:理论考试+实训活动考核

(十)《运营管理》

132学时(理论课时24,实践课时8 2学分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

2、主要内容:《运营管理》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按照企业生产系统建立、运行和完善的顺序,讨论在各个环节上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任务和方法。通过课程的学习,初步掌握分析、解决企业生产运作过程中发生的问题的能力,掌握常用的生产运作管理工具和方法,了解先进的生产运作管理理论的发展。主要内容包括运营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方法,如运营能力规划方法、选址规划技术等;运营系统的运行与控制理论与方法,如质量控制理论与技术、生产计划等;先进运营模式的理论与应用,如收益管理、精益生产等。

3、教学形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4、考核方式:理论考试+实训活动考核

(十一)《中国历史文化》

148学时(理论课时40,实践课时8 3学分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

2、主要内容:《中国历史文化》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历史文化知识、中国古代文化史的分期及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中国历史文化内在的发展脉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的基础知识、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线索、各历史时期文化发展的基本特点及文化学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继续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和专业研究打下坚实的文化功底。

3、教学形式:课堂讲授+历史资料片观摩+文化现象讨论

4、考核方式:理论考试+小论文+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十二)《文化产业项目管理》

148学时(理论学时32,实践学时16 3学分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

2、主要内容:《文化产业项目管理》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该门课程以文化产业和项目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原理为出发点,系统讲授文化项目管理的主要知识框架和知识体系。主要内容包括:文化项目管理基本概念、特征、业务流程、生命周期;文化项目的立项与决策;文化项目的设计与计划;文化项目的组织与团队管理;文化产业项目的市场推广与营销;文化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与控制;文化项目的收尾与评价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文化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继续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开展相关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3、教学形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4、考核方式:理论考试+实训考核